第(3/3)页 其实也不奇怪,改开总共也没几年,纳税制度还在起步阶段,别说是信息闭塞的农村,就连城市里的普通市民都没有纳税的概念。 云茉简单跟父女俩科普了一下每个公民纳税的义务。 “以目前的税收政策,如果我们一年赚了1万块,光是缴税就要缴1300块。” 黄家父女俩听得直咂舌,“要交这么多税?” “这哪算多啊,我们竹编厂生产的竹编属于农产品类,税收是13%,如果是其他的制造日化行业,税收是35%。 现在,你们应该知道乡政府为什么反悔,不想把地租给我们了吧?” “是因为我们交税少?” “有这个原因,另外一方面估计也是嫌我们竹编厂规模小,拿不出手吧。” 听完云茉的一番解释,黄开林也生出几分脾气。 “既然他们看不上我们,那我们不租他们的地了,没得每年还要白白往外掏2000块钱!当我们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呢?” 云茉依旧笑眯眯的,“外公,这2000块也不是白掏的。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了,企业的捐赠款项,是可以抵年利润12%的税额。 也就是说,掏了这2000块钱,如果我们一年的利润能超过2万以上,我们就可以少缴2000块的税。” 听到这这,黄家父女俩恍然大悟。 “茉茉,按你这说法,只要咱们厂子一年能赚到2万块,就能把这2000块钱给挣回来了?” “对,而且我们还能博得一个慈善济世的好名声,对我们竹编厂的发展是有好处的。” “可咱们竹编厂,一年能挣到这么多钱吗?” “世上无难事,只怕有心力,只要我们齐心协力,别说2万,就是20万也不在话下。” 黄知秋被云茉的话逗笑,“你这孩子,口气也太大了点。” 云茉笑而不语。 20万算什么,她的目标是要让竹编厂走出安市,走向全国,走向国际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