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不是不懂朝政,而是不愿意结党营私,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。 作为一个纯粹的武将。 薛仁贵这般的将才,才是一个明君所需要的。 这也是为何,大唐名将众多,唯独薛仁贵名芳百世的原因。 就算是南征北战、立下了许许多多的功劳,军功和薛仁贵有的一比的裴行俭。 其和薛仁贵相比,那也是差了一些。 毕竟裴行俭官至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,培养了程务挺、王方翼、李多祚、黑齿常之等名将。 再加上裴行俭的出身,乃是河东裴氏,多多少少还挂着个士族子弟的名头。 薛仁贵却是实实在在的寒门弟子,靠着自己的真才实学一步一步走到现在。 从太宗时期就开始报效朝廷,为大唐南征北战、立下了汗马功劳。 按理说,已经六十多岁了,怎么也是位列三公。 然而,晚年却是起起伏伏。 守城将士眼见薛仁贵带着一家老小进城,当即就给了方便。 “大将军,这边可进城。” 这些人乃是禁军出身,属于十二卫所的北衙禁军。 有一些人,当年可是随着薛仁贵上过战场,见识到了这位名将的英雄之姿。 对于这样的大唐名将,就算是那些未曾见到过薛仁贵的新兵,却也听到过薛仁贵的英雄事迹。 如今得见真人,也是崇拜不已。 就像是那些文官羡慕宰执一样,武将中的这些将士们,也羡慕和崇拜作为强者的薛仁贵。 薛仁贵见到守城将士为自己一家清理出来的一条道,却摇头说道:“薛某已不是大将军,自是当不起如此,再者,薛某同这些进城的百姓无什么分别。 尔等也是镇守长安的卫士,你们的好意,薛某领了。 这也不会等太长时间,薛某还是按照规定办事,搜查之后,再行进城吧。” 薛仁贵微微施礼,对方连忙回礼。 然后回到城门快速盘查进入长安的人,一些新入营卫的士兵,则是打听着薛仁贵的英雄事迹。 等到听了那些老兵的介绍之后,看着薛仁贵的眼神,那是放着光亮啊! 等到薛仁贵一家上前的时候,他们只是随意盘查一下,便直接放行了。 “大将军回长安了!以后这边关之地,也就能安稳一些了。”老兵兴奋地说道。 第(2/3)页